本人曾在5年前提出假说:在人的生理免疫防线之上,尚存在一道心理免疫防线。
简而言之是说生物的心理活动能够激发生理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,早在中医古籍《内经》中就有论述。学中医的人甚至老百姓都知道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的著名论据,常被误用来强调人体的免疫力(生理)强、正气强,就不容易患病、不容易感受邪气。断章取义是现代人的通病,综观《刺法论篇》原文:“不相染者,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避其毒气,天牝从来,复得其往,气出于脑,即不邪干。气出于脑,即室先想心如日。欲将入于疫室,先想青气自肝而出,左行于东,化作林木。次想白气自肺而出,右行于西,化作戈甲。次想赤气自心而出,南行于上,化作焰明。次想黑气自肾而出,北行于下,化作水。次想黄气自脾而出,存于中央,化作土。五气护身之毕,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,然后可入于疫室。”不难发现其真正论点。
其实这段文章是强调“气出于脑”是“邪不可干”的关键,那么如何“气出于脑”呢,关键在于一种情志的坚定、情绪的稳定以及一种微妙的心理暗示,实际上是在揭示一种心理免疫活动,而不是我们常常曲解的体质好、身体好、正气足就不容易患病的生理免疫内涵。看起来这种冥想、暗示的方法荒诞不羁,但是不可否认,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“心理免疫防线”的论据。原文虽然举瘟疫为例,结合现代来说,癌症病人的发病情况是不是更加符合呢?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的,尤其是少阳气郁体质(此为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体质学说,今后会专题重点论述)的人,一旦听闻自己患病的消息,病情往往急剧发展,隐妙之处,尚待探讨。
其实中国古代文化将人类的情感、思维、认识、感觉等精神活动内容高度概括为“神”、“神明”、“精神”。对于精神一词的由来,早在《素问•上古天真论》中就有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的论述。在此基础上,古代医家更是用“魂、魄、心、意、志、思、虑、智”对人类的神志、气质、认知、记忆、知觉、思维、意念、人格等精神和心理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概括和论述。如《灵枢•本神》曰:“随神往来者谓之魂,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,所以任物者谓之心,心有所忆谓之意,意之所存谓之志,因志而存变谓之思,因思而远慕谓之虑,因虑而处物谓之智。”
从生理到病理,心理活动与人体、与中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在此抛砖引玉,愿有志同道共同研讨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